一、實驗目的
通過對小麥種子烘干與小麥種子發芽率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試驗,確定小麥烘干是否對小麥發芽率產生顯著影響,以為小麥種子烘干可行性進行提供依據。
二、實驗內容
試驗采用2015年新收獲同一批次魯原單502作為試驗品種,平均分成2組標號A、B。A組采用常規人工曬種,種子含水量降至12.5%后入倉熏倉封倉;B組通過烘干設備,種子含水量降至12.5%后入倉熏倉封倉。20天后開倉取樣進行發芽率測定,對兩組發芽率進行分析,以確定烘干對小麥發芽率影響的顯著性。
三、實驗器材
晾曬設備,烘干設備,貯存設備,培養皿,濾紙,光照培養箱等
四、實驗步驟
1. 新收獲魯原單502品種均分2組進行編號AB
2. A組人工曬種直至水分降至12.5%;B組進入烘干設備直至水分降至12.5%
3. AB組同時入倉,熏倉,封倉
4. 20天后開倉取樣,紙培法測定種子發芽率
5. 分別在第4天和第7天進行發芽種子數測定
6. 對數據進行分析,得出結論。
五、實驗結果
發芽種子數測定結果:
處理 |
重復1 |
重復2 |
重復3 |
重復4 |
平均 |
|
自然干 |
第4天 |
90 |
91 |
91 |
93 |
91.25 |
第7天 |
95 |
97 |
97 |
93 |
95.5 |
|
烘干 |
第4天 |
97 |
96 |
94 |
96 |
95.75 |
第7天 |
98 |
98 |
97 |
99 |
98 |
六、結果分析與結論
1. 自然干燥下發芽率測定結果分別為95%、97%、97%、93%,平均95.5%;烘干條件下發芽率測定結果分別為98%、98%、97%、99%,平均98%?!都Z食作物種子 禾谷類》規定了市場銷售小麥種子的最低質量標準。其中原種種子純度不低于99.9%,良種種子純度不低于99.0%。所有小麥種子的發芽率不低于85%,凈度不低于98.0%,水分不高于13.0%。兩組試驗結果均達到并高于相關規定,發芽率合格。
2. 第4天兩組試驗測定結果有差異,表現為相同種子基數下烘干發芽種子數明顯高于自然干發芽種子數,可簡單概括為烘干種子具有較高的發芽勢。
有研究表明,40℃、50℃對種子發芽率幾乎沒有影響,55℃、60℃高溫處理后發芽率下降,小麥種子在未萌動情況下對高溫有一定耐受性。溫度在50℃以內進行小麥種子烘干處理不影響后期發芽率;伴隨溫度升高,持續時間越長,對種子發芽率的影響越大。(《小麥種子的烘干技術》,楊建春等,2013年)
α-淀粉酶含量與活力與小麥發芽率有緊密聯系。小麥籽粒中α-淀粉酶含量很少,而在發芽的小麥種卻含有大量的α-淀粉酶。在發芽小麥中,α-淀粉酶的活力可提高100~1000倍,且當發芽時間增加至18~48h,α-淀粉酶的活力達到最高峰。
3. 由此可推斷,烘干使得小麥種子內α-淀粉酶活性升高,但溫度未達到酶的失活溫度,未對發芽率產生消極影響,反而由于酶活的增強,使發芽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。